人教版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个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个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个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同学们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同学们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同学们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同学们来读)
由词至句,为同学们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同学们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
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现在,你们知道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平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
5、出示句子:
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聪明的小猴子吃到了葡萄,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
出示练习:
1)小柳树笑了。
2)小柳树()笑了。
1)丁丁关上窗户。
2)丁丁()关上窗户。
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尊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为同学们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
四、感情朗读,合作表演
现在,让我们把4—7自然段的内容来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读,表演读,为三位小朋友戴上头饰。)
五、课堂小结
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甜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酸的呢?
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书写
1、篇课文共有8个我会写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三个(出示:猴、狐、狸),谁来读?
2、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指导范写“反犬旁”。
4、想想办法,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5、教师范写,注意提示“猴”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候”。
6、同学们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个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书写指导
三、朗读感悟
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同学们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
3、读第一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一)分析角色
狐狸: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敢尝试
(二)分配角色
自主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
(三)编排表演
想想每个角色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
(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
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
(五)总结颁奖
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
人教版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学习两相比照的结构。
三了解两种不同的学习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此处隐藏21925个字……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2)请学生填空。
(3)教师引读,男女生合作读,感悟句子表达的有序、清楚。
交流中,读出情趣。
(1)当学生读到“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顿时,整座房子都塌了”时,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情景,顺势理解“膨胀”“歪七扭八”等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到这情景,如果你就是那位琼斯太太,你会怎样呢?
(2)学生想象当时琼斯太太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师:你们说得、做得这么好,相信也一定能将课文中描写琼斯太太当时的动作、语言、表情的句子读好。
(3)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6、听你们这么一介绍,老师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愿意和我一起将这件有趣的事读一读吗?
7、师生齐读第4、第5自然段。
8、琼斯太太的整座房子都塌了,当镇上的人们看到这情景后怎样了呢?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指名说,镇上的人为什么震惊?
10、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非常震惊”“没完没了地长”这两处。)
师: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下地长,谁能将刚才看到的情景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四、回归全文,激趣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如果莫格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2、班级交流。
3、师总结:可怜的莫格被赶出城门后,还在没完没了地长吗,它生活得怎样呢?回家后自己读读《面包房里的猫》的第二部分,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
五、自主记、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请学生自己描红,一边描一边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相机进行个体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是指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下面让我们抱着欣赏的态度步入个性化朗读教学的殿堂吧!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朗读过程中的感知与感悟。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领悟具有个性差异性,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性就决定了表现某一语言材料的神韵与情味并非只有一种读法、一种朗读表现模式。
如以上片段二中我就充分尊重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方式,结果真是异彩分呈。
2、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个性化朗读和所有朗读一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老师来说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由浅入深,避免高屋建瓴、急于求成,使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本文中从词语教学开始,就为学生的朗读做好了准备,朗读时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初读,了解内容;到做动作感受再读;再到看课件,产生视觉冲击,升华感受;最后再自由选择表演读。可以说是一环环紧扣,朗读达到高潮!
人教版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重点:
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几幅图片。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枚枚未经雕琢、美妙绝伦的贝壳,在生活中我们也曾见过贝壳,而有这样一位细心的作家,从小小的贝壳中有了独到的感悟,她就是席慕蓉。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席慕蓉眼中的贝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
二、预习检测
1.全班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找学生说出本课需掌握的重点词语。
明确:淘洗(táo)卑微(bēi) 固执(zhí)
一丝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徐思慧《贝壳》教学设计多音字: ké(贝壳)
壳
qiào(地壳)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一、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席慕蓉捡到的是怎样的一枚贝壳?
(明确: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复杂图样)
2、这么美的一枚贝壳里,曾经又居住着什么样的生命呢?这让席慕蓉不禁加深了思考,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就是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有着如此美好的居所,让这个生命变得不一样。)
3、请全体男生一起朗读第4到6自然段。
席慕蓉在感叹贝壳生命短暂却美好的同时,她想到了自己,比贝壳有着更长时间和更多空间。
那么在她看来,又应当怎做呢?
(明确:用自己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重点赏析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在结尾处所说的“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固执”,在这里是个贬义词,在这里理解为执着,表现的是作者由贝壳的普通而卑微的生命联想到应丰富自己的生命的坚定信念。
“简单”,表现了作者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只想像贝壳一样塑造一种美丽的形象,渴望一种感动。
五、启发探究
1、走进席慕蓉,体会作者是如何保持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
学生介绍:《我眼中的席慕蓉》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