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16 15:08:27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 )的蜗牛 ( )的蜜蜂 (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 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 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 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 齐读这句话

(6) 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 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 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 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 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 指导朗读第一句

(4)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准确读出汉字的音,读准音节的声调。

2、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3、认读用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懂得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4、学习节气歌。正确、流利地朗读节气歌,并能背诵。

能力目标:

1、借助拼音读儿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练习写笔画少的字,把字写的匀称、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准确读生宇、词和句子。朗读背诵节气歌和儿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练习为主。

教学准备:

1、音节卡片、不同声调的活动卡片、词语卡片。

2、写有节气耿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3、配合儿歌的彩色图片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三题)

一、 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出示带活动调号的音节。

指名认读,然后请6名学生到讲台前,每人完成一张卡片。其它同学自己写在书上完成。

1、同桌互相检查。

2、6张卡片,集体订正。

3、再用6个字,组成词语。读一读。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出示8个音节词,让学生心里拼读。

(1)指名8名同学,看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其余同学自己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错的地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今后注意。

三、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2、本题出现的词语都是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如果学生读音有困难,出现回生的现象应及时提示。

3、读词语时能说出词语的意思或相关的名胜古迹等。如:洛阳,洛阳有龙门石窟。

杭州,杭州西湖风景很美。瑞雪,瑞雪兆丰年。欧阳,欧阳是姓,是复姓。中山陵,中山陵在南京等等。

第二课时

(完成第四一五题)

一、完成第四题

1、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词要读连贯,句子要读得通顺。

(1)要求学生先小声自由读。

(2)再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幻灯投影儿歌的彩色图片。

(1)借助彩图理解儿歌内容。

(2)第一小节中出现了谁?它们是什么关系?

(第一小节出现了晨光、风、树、鸟和云。先是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

(3)第二小节出现厂什么?它们是什 ……此处隐藏6311个字……/p>

教学准备:

★字典、词典

★生字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入,激起阅读期待

1、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带着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生活,树立我们的理想。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同学们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达孩子们心声的一篇文章《妈妈,请别阻拦我》。

板书:2、妈妈,请别阻拦我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好,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首先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思考,看来大家很会思考。妈妈,请别阻拦我,别阻拦“我”什么?“我”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围绕课题质疑,将学生零乱的思维归纳,提练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究的路径,并明确指出答案就在课文中,增强文本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初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词画出生字、词,有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再读课文,想想“我”的渴望是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交流初读收获

(1)小黑板出示生字句,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阻拦 渴望 宇宙 探索 芬芳 甘甜 光芒 亲吻 惊涛骇浪

(2)出示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

阻 宇 宙 探 曾 芒 吻 糖。

(3)下面请你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

渴望:迫切地希望。

甘甜:甜

芬芳:香,香气

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遨游:漫游,游历。

(4)刚才我们理解了词语,下面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提示: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大家思维清晰,给课文分了段,并概括了段意。读任何文章,只要弄懂了段意,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下面,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设计意图:文本阅读首先触摸到的应是语言,但时下学生却喜欢第一时间关注情节,显然,这个偏颇应该在课堂上得到纠正。教师应在阅读启动时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同时,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必要的概括能力还是要具备。]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我们来学习写字。

1、出示:阻、探、吻、糖、宇、宙、曾、芒。老师范写

2、学生临写,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写,看谁写得好,注意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也是语文的标志性能力。语文课应指导学生写好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一笔一画书写的,还是一笔一画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课题

31.浪娃娃{第1教时}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贪玩,奔跑,整天”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动机发电。

教学设想

字词教学时第1课时的重点,结合本课特点,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先解决生字读音,读通课文,然后在学习课文时理解生字新词的义,最后再安排记记字形,书写生字教学环节。

实验用具及教具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件

或投影片

投影片或课件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

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激发学生兴趣,从身边现象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

1、设问法激活思维

2、创设情景,直观感知{播放海浪发电的图片}

观看并凝神静听,进入学习情境,对海浪发电有一个初步了解

2.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按照自学要求进行小组式自学。

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导向法”提出自学要求,师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2、“自学法”和“小组交流法”相结合,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在四人小组中自学,允许学生遇到困难在小组中交流

3、自主反馈

自学情况

1、个别反馈

2、检查鉴定全体学生掌握情况

a、认读生字,并正音

b、分段朗读

c、讲述课文大意,完成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

1、采用“自我监控法”,一学生反馈,其余学生静听允许有不同意见,这是对知识的“二次学习

2、“竞赛法”在朗读中的应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口头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学生自由发言,各自展示自己自学所得

学生分组朗读,学生进行口头填空.

4、结合插图

熟悉课文

1、观察插图思考浪娃娃原来是怎样,后来变得怎样

2、师生交流。

3、听听课文录音。

1、“直观法”,出示课文插图,由图感知。

2、“问题导向法“,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3、“交流讨论法“,肯定学生的智慧,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看图说话,熟悉了课文,发挥了想象力,也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生带着些许疑问,听听录音

5、导读第一

自然段

1、理清层次,数数共有几句话。

2、比较句子,体会浪娃娃的贪玩。

浪娃娃很贪玩

浪娃娃整天在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打着玩。

3、有感情地朗读。

1、采用“发现法”层层深入,数清句数从而再来体会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2、“比较法”和“直观法”结合使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句子的意思,也为朗读作了铺垫。

轻声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标上句子序号。

观察句子,比较句子异同

个别、评议、齐读

6、师总结,

布置作业。

1、师小结:这节可你学了什么?

2、分析字形。

3、布置作业。

采用“交流法”进行总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生字字形时也可采用“交流法”

生各抒己见,边观察边发表意见。

抄写生字,完成书面作业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