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16 19:22:34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

(说明: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点。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生互动。

(说明: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筛选文中各种信息,掌握筛选信息的一些技能。)

媒体设计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课文

先简介导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文文体有一个了解,直接醒目),再请学生介绍达尔文、进化论,教师补充,运用多媒体展示《物种起源》一书及作者的照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1、请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本文的思路图,分组交流。

(说明: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学生说出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着文章的旨趣,标示着文章的思路,显示着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①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提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标示主要事理的语句。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②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这个过渡句提示下文的主要内容。③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人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人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说明:筛选关键句,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难。但如何筛选得正确、准确,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先试着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一定要给学生讲明白。可用幻灯片显示出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明确:第1段,从“远航”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时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印出来”避免使别人“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逊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很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逊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说明:从对文字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对文字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这不仅是在完成教学目标,也是在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章,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与作者。)

三、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2,请同学们思考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的观点是否适合于人类社会,它与“关怀底层”是否矛盾? (王岱)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淫 雨 铁 砧 漂 砾 毒 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深入浅出 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主要内容: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总——分——总 结构清晰 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打比方 分类别 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 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 ……此处隐藏6495个字……便捷的方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

相关知识链接

知道文言词义的手段:猜、看、查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初学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文章读多了,词语积累越多,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了。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猜查下列词: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相关知识链接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 今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见渔人[省主语,“此中人”],()乃大惊[省主语,“此中人”],()问所从来[省主语,“此中人”]。( )具答之[省主语,“渔人”]。

2.猜查下列几个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下列几个词要理解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这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猜查下列几个词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设标记 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译文: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认识部首,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学习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去畅游。

1.课件出示大海、海浪。

蓝蓝的大海,白色的海浪多美啊!

2.课件出示带有以下汉字的浪花:

草红陈纷笑苍队笼附纱茫笔

你们看,浪花中有什么?(浪花中有汉字)

(采用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二)认识部首。

1.读浪花中的汉字。

请你们读一读浪花中的汉字,再仔细看看这些字的字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些字的偏旁相同。有“纟”的字,有“艹”的字,有“q”的字,还有“阝”的字。)

2.把汉字按偏旁归类。

浪花里的这些汉字要跑出来和你们做朋友,请你们按偏旁让它们排好队,然后再读一读。

(1)课件出示:纟:艹:q:阝

(2)让学生将浪花中的汉字按以上偏旁的顺序进行归类,课件随着出示:

纟:红 纷 纱

艹:草 苍 茫

q:笑 笼 笔

阝:阵 队 附

(3)按偏旁归类的顺序读一读。

3.结合偏旁归类的课件,帮助学生建立部首的概念。

汉字中有很多偏旁相同的字。字典、词典把有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作为一部,相同的偏旁就是这些字的部首。

如:“红、纷、纱”三个字都有“纟”,都归到“纟”部。“纟”就是部首。

4.照样子说出下面每组字的部首。

课件出示:

例:村朵棉——(木)

吐吸员——()汽流沙——()

仪似休——()诉诗认——()

﹝学生在一年级只认识汉字结构部件中的偏旁,还没建立部首的概念。认识部首是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习查字典前,通过偏旁归类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部首。﹞

(三)学习查字典。

在读课外书时,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就能查出它的读音。

1.课件出示P14中的小男孩和他说的话。

指名读小男孩说的话。

小明学会了部首查字法,他要教我们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2.自由读查字典方法的提示。

“缓“这个字的读音他是怎么查出来的,请你们打开P13小声读读他告诉我们的方法。

3.四人小组边读查字典方法提示,边讨论部首查字的方法。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请一组学生代表说查“缓”字的方法。其他学生边听边动手查字典,教师边总结出方法。

第一步:确定要查字的部首,数数有几画,从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第二步: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数清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找到它在字典中的页码。

第三步: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看拼音读出这个字的读音。

5.课件出示P13中小女孩和她说的话。

现在我们学会了部首查字法。小梅也学会了,听听她说些什么?

指名读小梅的话。

6.课件出示“铺、笼、绕、羞、隆”五个生字。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边查一边填表。

字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除去部首还有几画在字典哪一页读音

(2)集体反馈。

﹝让学生在独立查这五个生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7.拓展。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自己的姓。找到后让同桌小伙伴看。

(2)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从书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找到它的读音。

﹝学生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后,教师创设查自己的姓和课外书中不认识的字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巩固了部首查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部首查字法的用处。

四、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在“语海畅游”中,认识了部首,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的读音。今后我们在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查到它的读音了。这样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认识更多的字。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