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反思

时间:2025-11-05 10:54:25
《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捉迷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捉迷藏》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找小猫》歌曲音乐,幼儿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

2、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3、布置"猫咪快乐之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直入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音乐中带领幼儿做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场地。(跑、 走、爬等,活动身体,烘托气氛)教师提问:

1、还记得《找小猫》这首歌曲吗?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2、师幼一起演唱歌曲,为游戏做准备。

今天,猫妈妈和小猫咪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通过扮演小猫,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二、圆圈游戏,介绍游戏规则,并要求幼儿能够遵守,初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1、小猫藏,妈妈来找。介绍游戏规则: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小猫躲好后不能乱动。

2、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玩游戏。(教育幼儿知道遵守游戏规则)3、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并为下一步情境游戏做铺垫)三、在"猫咪快乐之家"玩情境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充分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玩游戏。

唱到哪一句开始躲?躲好后怎么办?(通过提问强化游戏规则)妈妈找到几只小猫?找到小猫后引导幼儿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再次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智能提供了机会。)3、教师和1名幼儿来找小猫,增添游戏趣味性。你在哪儿找到小猫的?小猫咪你们藏哪儿了?和小伙伴们说一说!(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藏的具体空间方位。)四、教师小结: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妈妈最喜欢和你们玩游戏了,因为妈妈最爱你们!你们爱妈妈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游戏玩累了,一起伸伸懒腰,我们到外面晒太阳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操作规程过程中发现成功孩子非常感兴趣,活动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教研活动。

《捉迷藏》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图片:

引入课题:捉迷藏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图意: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了。

3、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大屏幕出示: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5、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课件展示算法:

6、操作

(1)摆一摆

1.摆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共减去8根,还剩5根。

2.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拿出8根,还剩2根,再用2根和剩下的3根加起来,最后剩5根。

3.从13根里面先拿出3根,剩下10根,再从10里面拿出5根,最后剩下5根。

4.做减法想加法。

5.看数线图,用画数线的方法计算出13-8=5.

6.用计数器算13-8=5,为退位减法做准备。

总结这六种方法,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十几减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拓展练习

1、游戏:找朋友。

给几位同学带上含有数字的帽子,另外几名同学拿着算式卡,计算出来后寻找到你认为对的数字,请到台前展示,其余同学配合唱找朋友的歌曲。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12-8= 17-8=

【捉迷藏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课上完后感触颇多。

1、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了十几减9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没有进 ……此处隐藏5135个字……“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策: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不能从抽象的问题出发,而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顺应学生的生活生态,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经验为蓝本来设计课程,构建生活的课堂。可让学生说说“春、夏、秋、冬除了藏在歌曲里的这些地方,还会藏在哪儿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创编。使创编带有强烈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凝结童趣,张扬童真。

现象三

师:我们来看看,四季藏在哪里呢?师一一课件出示四季图。一是春景图,让学生上前点击花丛。点中即念出一句快板:“春天藏在花丛中”。然后依次点出“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念快板。

透析: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就采用快板引入。按理这也未尝不可。但是,这要看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参与。快板也只是节奏训练的“拐棍”,学会“走路”后应及时丢开。如果教师让学生把创编出来的歌词也要用快板念出,在唱歌之前也先念上一段快板,使歌曲的学习显得不伦不类。既分散了学生的关注点,又人为增加了学习歌曲的难度,减弱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如果只从自己的喜爱出发,闭门造车,全力打造。那只会“剃头担子一头热”。

对策:对于歌曲节奏的处理,应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而不是单调机械地操练。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辨听节奏。通过自听自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节奏。因为节奏毕竟是歌曲的骨架,而不是全部。

《捉迷藏》教学反思13

观摩了顾老师展示的小班语言活动“小黑捉迷藏”,使我受益匪浅:选材新颖、教具精致、实施有效。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课,在自己班级里也同样组织了一次,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我也根据实施下来的效果、组织过程中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方面,我也用拼版制作了一个立方体,然后在每个面上布置了各种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幼儿看不太清楚,总是要站起来。这一点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我应该让孩子们把椅子排成两个大半圆,这样,孩子们的视线就清晰多了。

其次,在组织实施的细节方面,我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经验水平,多增加一些有效地追问。例如:在问题“躲在轮胎下面危险吗?为什么?”中,有小朋友就说到了“马路上的汽车开得很快,躲在轮胎下面会受伤的,我们都不能躲在轮胎下面……”针对幼儿这样的回答,既然孩子们已经从小黑身上联系到了我们身上,我应该引导幼儿迁移一下经验,可以将过马路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渗透其中,这样,就会更加的贴切、自然。

再次,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也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点,在与孩子们共阅的时候,我也为他们配上了一段比较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为身临其境,但是,在实施过后,我觉得我为孩子们配的这段音乐并不是很合适,因为,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的身临其境,我应该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图片的内涵进行配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感受绘本故事的内涵,而且更能提升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通过观摩之后的组织翻版课,我学到了很多,也领悟到了很多:一节有效的课,是适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课,在组织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经验水平以及兴趣特点,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案转变成一节行之有效的课。

《捉迷藏》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 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大书,观察封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大象会干什么呢?大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 阅读内页。

第一页:

1、这是什么地方?大象被捉到了吗?大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咱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3、鼠小弟是怎么回答的?

第二页:

1、大象藏哪儿?

2、你怎么发现的?

4、你帮大象藏会藏到哪儿才不容易发现?

第三页:

1、这是什么地方?

2、桌子是怎么歪的?

3、为什么会歪的?

4、你觉得在厨房捉迷藏可不可以?

5、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6、那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第四页:

1、你觉得大象藏在哪儿好呢?

2、鼠小弟怎样找呢?

3、大象藏在哪儿?怎样被发现的?

第五页:

1、大象藏在哪儿?

2、怎样被发现的?

3、鼠小弟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怎样的?

第六页:

1、这次大象会藏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

2、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3、鼠小弟在哪儿?它发现了没有?

第七页:

1、怎么回事?大象和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为什么都这么高兴?

四、师生完整阅读图书。

五、捉迷藏真有意思,我们到外面也玩会捉迷藏。

《捉迷藏》教学反思15

一、教学活动中是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花进行观察,请他们展示出花朵的不同形态,在活动中,我又先将难点进行了前置,为请小朋友能跟音乐进行蹦跳,我将音乐的欣赏用拍手、手跳等动作表示,为孩子们的兔跳做了准备。

二、组织本次活动最满意、最遗憾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在此次的音乐游戏教学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活动,抱着学习的态度选择了《小兔捉迷藏》这节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兴趣高,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动起来,大胆展示自己,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当然活动中亦存在很多的遗憾之处,比如:

1.活动过程中,有些地方限制了孩子,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观察表达。

2.活动场地可以扩大一些,避免孩子之间的碰撞现象。

3.背景的布置放在活动室前面会更好,营造出美丽的花园的感觉。

三、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微创新?

活动中,我选择了将难点前置,请幼儿在活动一开始就尝试用动作展示了花的各种造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小小的铺垫。

四、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

2.继续深入研究音乐游戏的教学法,找到音乐游戏合适的教学步骤。

3.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保持良好的风格,并不断创新。

4.更加细心,不骄不躁,将活动设计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设想,让过渡更加自然。

《《捉迷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