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5-09-16 06:40:24
八佰观后感(通用29篇)

八佰观后感(通用2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佰观后感 篇1

这段时间电影《八佰》很火,看了许多人的影评。今天是做足了不让眼泪掉下来的准备,没想到到底还是没忍住,到最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止不住!看着一个一个战士身上挂满手榴弹纵身一跃,用血肉之躯击破日军的攻势,那一声声诀别的呐喊,不知道喊碎了多少母亲的心!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勇士一个比一个勇敢,瓜怂也从最初的缩头乌龟变成了无所畏惧的英雄,虽然英雄们的名字没有记清楚,但是奋勇杀敌的场景一幕幕闪过,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我们不会忘记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犯下的滔天大罪,世世代代刻骨铭记!

电影结束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愿离去,恨不能回到电影里,做一名群众演员,也过过杀敌的瘾!英烈们,你们的英魂世代永存,四行仓库是最好的见证,如果有机会去上海,一定会去拜祭这些保家卫国的勇士!

  八佰观后感 篇2

“国家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题记

前几天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国电影——《八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日激战时那仅存的400名军人对抗3万日军时的英勇无畏。现在闭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1937年淞沪会战未期,中日双方激战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谢晋元带领400人的军队在四行仓库进行反击,作为最后的据点,仓库内有煤油等工业燃料,导致日军不敢使用大型杀伤力武器。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国人,日方不能攻击,租界的人共同观看对面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属于一个个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从四行仓库跳下炸死楼下的日军。那一个个名字,至今我难以忘怀。“俺叫王振兴!”“俺叫李救国”。“爸,妈,俺来生再来孝敬您!……”。

为了在全国会议上维护中国的发言权,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叠在一起,树立起了中国国旗。

影片早已结束,但我迟迟没有离开观影厅,为的是记住那些烈士的名字。我心中的波澜汹涌,思绪往前,一定要为国争光,做祖国将来的栋梁!

  八佰观后感 篇3

最近最火的电影要数《八佰》了,爸爸决定带我们去感受下八佰的魅力,于是晚上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迅速飞奔到电影院,期待八佰带来的震撼。

果不其然,看完《八佰》后,我感慨万千,对于战争系列的残酷电影还是第一次看,很是感动,一晚上双手捏得紧紧的。在剧情中我知道这是一段国民党与日本的对仗,我方仅仅800人,却以生命顽强为代价保护上海不被占领,甚至以自爆的形式阻止日方重机器的攻击,一个声音一直在心中喊着:中国加油!

看着现在和平幸福的世界,都不敢想象战争时代是如何的残酷,他们以无私的生命换来如今的太平生活,军人太了不起了,祖国太强大了,我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向军人叔叔们致敬!

  八佰观后感 篇4

《八佰》自上映始就一直是同期影片中的黑马,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成为力压今年暑期档爆款电影。相比而然,去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也是鹤立鸡群,票房遥遥领先。电影在正式上映10天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累计票房已达到23.5亿,连续十天票房破亿,稳居同档期评分第一。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88师524团400余战士奉命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作为全上海最后的防线,战士们对外称仓库内有800人,在敌人的包围进攻下,誓死抵抗四天四夜。

这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被“围观”的一役:以苏州河为界,一边是上海租界,灯红酒绿;一边是血战中的四行仓库。

为了还原这场“被围观”的战役,剧组耗时18个月筹备,挖出一条200米的苏州河,1:1还原了南北岸迥异的场景。

  八佰观后感 篇5

很早就期待《八佰》这部电影,如今终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末期,八十八师的战士们坚守四行仓库的真实故事。他们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在地狱般的环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终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升国旗的场景。为了表明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决心,他们决定在四行仓库的顶层升起国旗。国旗刚升起来,敌人就像发了疯一样,派飞机轰炸我们的战士和国旗。飞机经过的地方,尸横遍野,很多战士受了重伤。可是他们依然用最后的力气把同伴的尸体堆在旗子下面,不让国旗倒下。一个年轻的军人,看起来还是个孩子,他的肠子都被打出来了。可是他没有害怕,没有胆怯,仍然举着枪对着飞机扫射,最后,这位战士也壮烈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那种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八佰观后感 篇6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 篇7

影院上映了电影《八佰》,之前爸爸就告诉我这是一部抗日战争的爱国电影,所以一直很期待,今日我超额完成了爸爸给我布置的暑假作业,晚上爸爸奖励我到影院看电影,电影《八佰》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带领四百多名战士拼命阻击日军,为大部队的撤退赢得时间,谢晋元率部队孤军奋战在四行仓库和优势兵力的日军抗战长达四天四夜的真实历史,电影中当看到将士们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排队拿着成捆的手榴弹跳下楼和日军同归于尽,当一名女学生冒着枪林弹雨游过苏州河,把裹在身上的国旗献给守卫四行仓库的将士时,他们的大无畏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深深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要更加珍惜,好好学习,长大后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处隐藏8257个字……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八佰观后感 篇25

经过了一波三折,我终于如愿观看了《八佰》这部热播电影。

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卢沟桥事件,侵占华北,随后中日全面开战。淞沪会战期间,日本与在上海的租界保持了微妙的默契,因此制造出苏州河一河两岸截然不同的场景。

此时,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为壮声势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这场四行仓库保卫战,也是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

在四天的顽强抵抗中,国军战士抱着必死之心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在苏州河的这一面血流成河、尸横遍地,而另一面却是繁花似锦、歌舞升平。正如团附林晋元说:“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身处地狱,”八百壮士”毫无怨言,坚守自己的信念,以弹丸之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激战四昼夜,用血肉之躯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剧中的端午、小湖北、瓜怂等几个胆小懦弱的人,经过战火的洗礼,最终也成为了勇敢的战士。还有一位叫陈树生的士兵,身绑炸药与手榴弹,从楼体跳下、坠入敌人的钢板阵中,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敌人的防御。随后,机枪连的战士们跟随陈树生,纷纷给自己绑上炸药,接连从楼上跳下,阻止日本军队在墙根安放炸药。苏州河南岸观战的一名爱国人士满含热泪感叹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身边也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我们被战士们大无畏的精神而感动。

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人们的爱国之心。苏州河对岸的民众开展了各种募捐,舍命扯电话线、想尽办法投放急需物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国旗……这些让我看的热血沸腾,恨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去帮助他们。

最终,谢晋元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部队撤到对岸租界。谢晋元命令部队全体同时撤离时,插叙了特派员对谢晋元说的心里话:“历史一定会记住这场战斗,记住参与过这场战斗的人。而你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是的,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也会继承和发扬你们的爱国情怀!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存在着各种“战争”,应对这些,就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报效祖国,抵御外患!

  八佰观后感 篇26

电影《八佰》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誓死保卫国土不被倭寇侵占的壮烈英雄事迹,为壮声势,实则四百余人的队伍对外号称八百人。

仅一河之隔,完全是两个命运,一边是天堂,歌舞升平,另一边如同地狱,炮火连天,一片废墟,两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剩四百余人的524团战士们,顽强地对抗数万日军,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英雄画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华战死杀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河对岸麻木的国人抗战意识,他们的英勇、他们的视死如归、他们不畏血泪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活在子孙后代的心里。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国泰民安,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不应该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如今的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八佰观后感 篇27

近日有幸参与公司组织的电影《八佰》观影活动。对于生长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来说,电影《八佰》阐述了一段我不曾了解的一段历史。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了解到1937年,对于中国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先是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再到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同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也就是《八佰》这部电影中的战争。

《八佰》是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抗战题材影片,描述了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两地不同的景象,河的一边血肉模糊,枪林弹雨。河另一边万家灯火,歌舞生平。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战争误打误撞被编入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四行仓库像是中国抗战的缩影,仓库里的几百人并不想当英雄,也不是逞英雄。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人的牺牲能够唤醒对面租界里的国人。影中的核心在升旗的片段。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众在看。人人想避而远之,安安静静的当观众,士兵只能被动挨打。

升旗之后,士兵敢战,群众应该援,大家开始明白,自己必须是舞台的主角。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比如那些帮着炸药的纵身一跃,比如租界赌场的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再比如何香凝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时将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士兵在撤离时被射伤;比如赌场的老板,用斧头劈开柜门,拿出医疗物资给士兵,这些场景不正是仓库里的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嘛!

电影的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依然屹立在繁华上海的一角的场景,一方面可提醒后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以当今的繁荣的上海反应出中华民族的崛起。

  八佰观后感 篇28

自以为自己了解真相了?孙元良逃跑降落不假,蒋会把整个88师丢在上海?动动脑子吧?打的是政治仗,在四行仓库打给外国人看,全上海能防守的地方就那么点,四行仓库容不下一个师。在淞沪绞肉机战场,你把一个师部署在周围也无济于事,分分钟还是灰飞烟灭。这点军事常识都没有还说什么蒋丢命令一个师来防守,喷之前先动动脑子,德械精锐88师全没了到时候南京你来守?

  八佰观后感 篇29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出自电影《八佰》。

一年前,当我看到它的宣传片时就冲出来了一股欲望,终于,在这个国庆假期,我实现了愿望。

它讲述了淞沪会战在上海市内的最后一场战斗“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河边是被称为“地狱”的抗战区,另一边就是“天堂”租界。抗战区这边炮火连天,租界这边就是灯红酒绿,同样身为中国人,租界这边只有很少的人关心中国军队,甚至把日军能不能在三小时之内攻下基地当作看点。这是多么可悲啊!

战士们奋勇抗战的场面让我深受震撼。有一次护旗行动中,旗子被敌机射倒了,战士们不顾枪林弹雨,两步并作一步,冲上前去,死死地保住旗杆。密密麻麻的子弹像大雨一样倾洒过来,战士们也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迎接它。一个战士倒下了,另一个就冲上来接替。终于,他们守住了这面代表着中国军队不屈的信念的旗帜!也正是因为这次行动改变了租界的态度,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尽可能的帮助中国军队。

《八佰》,这部让我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的电影,让我看到了先辈是如何不畏生死,坚持到底的。我们不要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也不会忘却!

《八佰观后感(通用2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