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5 21:29:29
《四季》教学反思

《四季》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季》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季》教学反思1

今天学习的是第四课《四季》。开课伊始,我先让全班对比、发现第四课和第三课的异同点。我的课堂上,“谁的眼睛最亮”“谁最会发现”“谁最会思考”就是“五字箴言”,我希望孩子们在“发现之旅”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果然,孩子们慧眼识珠,知道第三第四课都是诗歌,第三课没有分小节,而第四课很明显分了四小节。我问,怎么知道是四小节呢?聪明的孩子说:“每个小节都是写一个季节的,而且都有文字和图画在一起。”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文字与图片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要想读好诗歌(包括童诗),孩子们一定要先认识诗歌是可以分行、分小节写的,和课文的自然段不一样。我们老师不需要直接教给他们,只要一句话“你们看看,发现什么不同了吗?”就够了。在对比、观察中,思维力也得到了提升。除此,更要在落实语用中提升孩子们的表达力。

一、落实语用:学会用固定句式说话

我出示了第一小节,关于春天的描写。在范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师引读生接读、想象画面读、带动作读后,我问全班:“‘我是春天’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马上有孩子说,是草芽对小鸟说的,从“他”和“对”字就可以知道了。我再适时推进一步:“所以说,讲话的时候要有——,还要有——,而联系他们的就是这个‘对’字。”孩子们明白了,要有说者和听者,说者要说得清楚,听者也要听得明白。我让孩子们用上“······对······”的句式说话。站起来说话的孩子基本能表达清楚,还有的孩子借助这个句式提醒自己的同桌要认真听课呢。

二、落实语用:学会借助插图说话

统编版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图文对应的关系。学习第二小节时,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是荷叶对青蛙说话呢?而且还一定要说‘我是夏天’?”一个孩子小声地说:“荷叶看到青蛙坐在荷叶上······”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看得出孩子此时此刻很紧张不安,或许担心自己说不好吧。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大大点赞他的发现和想法:“是啊,你们看,青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荷叶上呢,他双手插着腰,脸上还带着笑,正听荷叶说话呢。”圆圆的荷叶、笑眯眯的荷叶、可爱的青蛙、呱呱叫的青蛙,跃然纸上,也蹦蹦跳跳地跳进孩子们心中了。这回,我让孩子们用“······笑着对······”的句式说话,孩子们说得更开心了。一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配以课文生动形象的插图学习表达,是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事情。

三、落实语用:在发现中感受语言形式的变化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送走了春天和夏天,迎来了秋冬。指导朗读后,我还是希望送给孩子们一双慧眼:“秋天来了,和春天夏天相比,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一个男孩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来大声说,他说:“秋天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我按下心中的窃喜,追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说:“没有‘对’字了。”一年级的孩子说话就是这么直白、简单,可是,启发孩子善于发现语言的变化,捕捉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正是统编版指向语用的教学主张吗?于是,我轻轻一点拨,孩子们即刻心领神会:说话可以有说者,有听者,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说喔。当心中藏着什么小秘密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和自己说呢。他们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了。看着他们的小脸蛋,我也禁不住在想:每个孩子的小脑袋中究竟藏着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呢?

四、落实语用: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力、表达力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可以检验思维轨迹、思维品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我总是乐比不疲、屡试不爽。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我不能说这么专业的专业术语,我“骗”他们说要画好“藏宝图”,免得宝贝不见了。啥宝贝呢?就是一颗颗会发芽的种子。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样要富于变化,还要富有童真童趣,要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要说能满足孩子们好奇心的话。有了前面两课“藏宝图”的画图功底,当我拿着几根不同颜色的粉笔时,孩子们不仅明白还兴奋起来了。我说,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孩子们说,四季五彩缤纷,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好,我用不同颜色画了一个椭圆。我接着说,这颗种子叫什么名字?孩子们说,四季。我写上关键词“四季”。我又接着说,这颗种子应该发几个芽芽呢?这回全班几乎是异口同声还拖长声音说“四——颗——”。我说,第一颗种子是哪一颗?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孩子们说,春天,用绿色的。就这样,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四颗被阳光照耀、被雨露滋润的种子破土而出,发芽了,它们还抽出了新的枝叶呢。看着黑板上这幅有一级分支、二级分支的思维导图(藏宝图),孩子们再次欢呼起来,有些忍不住自己也在课本上学着画起来了。然后,我让孩子们看着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水到渠成。思维导图——我们的“藏宝图”,就是这么价值连城。

统编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而指向语用、落实语用,是最佳路径。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在观察插图中,在发现语言变化中,在梳理课文脉络中,并抓住语言训练点(学会用固定句式说话),带领孩子们一起经历了“发现之旅”,也见证了“落实语用”的语文课堂。

《四季》教学反思2

《四季》是一篇有童趣的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诗歌中描述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四种事物,并通过这四种事物来表达四季的明显特征。课文中有四幅颜色鲜艳的图画,特别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有趣的导入

在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有趣的课件和儿童化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把教师生硬的讲解课文变成学生自主的朗读课文,以读带讲。

在朗读诗歌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品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并提出读的要求,再通过教师的语言知道,课件播放有关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找到读课文的语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景色美,从而让学生喜欢诗歌,愿意朗读、背诵诗歌。在理解课文时,我把诗歌的四段分成:

(1)赏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进行词语积累。

(2)吟夏天,说叠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颂秋天,结合美丽的秋景图创编诗歌。

(4)演冬天,动作表演,感受雪人的顽皮与可爱。

这四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我把枯燥的诗歌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做到动静结合。

二、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在识字这个环节上 ……此处隐藏8277个字……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清楚,有序地表达,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正确评价,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而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一定要给予保护和鼓励。

《四季》教学反思13

《四季童趣》一课上完以后自己也能感觉出来有些教学环节设计的不是很合理,课后经过师傅的点评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具体的反思如下。

一、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一段音乐,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而不是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的时候教师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比如说,我在让学生欣赏歌曲后,问学生对歌曲有什么感受?学生说觉得歌曲很优美、欢快。接下来我又问学生那歌曲中的“呦罗喂”和“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学生就说不出来了,虽然我把相关内容的乐句示范了几遍,学生仍不得其解,所以我只好告诉学生“呦罗喂”和“休止符”在句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其实,学生只听了一遍歌曲,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只是表面的,所以对于再深的东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欣赏学习中慢慢去体会,不必拔苗助长。

二、注意提问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提问方式,合理地、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比如说,《四季童趣》这首歌曲,中间有个力度记号p,为了让学生能注意到并在演唱时把握好力度,我在课堂中问学生看到这个力度记号的时候接下来歌曲声音应该唱的怎么样?学生答更强。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学生听完歌曲后,问学生歌曲哪个地方是感情爆发的地方?学生一样会感受到是在中间的地方,这时候我再把力度记号p拎出来讲的话,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演唱时自然会处理的更到位。

三、歌曲感情处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声音苍白,更谈不上感情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唱歌曲过程中就把歌曲演唱中感情处理的要求渗透其中。比如说歌曲的重拍在哪里,节拍强弱规律,歌曲感情爆发的地方,休止符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连等等,这些如果都能渗透进去,学生在演唱时自然能更好的处理歌曲。

我在上课结束对这节课进行总结了下,还把自己对于本课教学的一些想法也跟写了一下,比如说对于4/4拍的节拍,很多学生不是太熟悉,所以上课的时候学生的节奏容易把握的不稳,建议我先从节奏教学入手,把曲中的几个典型节奏找出来,让学生先掌握,解决难点后,再进行歌曲教唱,“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过程会更流畅。再比如,我可以把我的课堂延伸出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完歌曲让学生知道太仓就地处江南,在最近几年从水乡发展到港口城市,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学生再演唱起歌曲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四季》教学反思14

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通过听力训练时明白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难点也得到突破。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句子比较、背文方法的指导、成语积累的训练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学设计安排的容量是否过多,因时间的问题我在教学时就临时作了一些调整或缩简,以后在设计和教学中还需注意到这些因素,毕竟设计时可能总想到要尽善尽美,但实施起来还是会有很多的变数。另外略显不足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

俗话说,玉有瑕疵,人无完人。通过了这次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们都将是我的收获,我的所得。

《四季》教学反思15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四季》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