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高三作文

时间:2025-09-25 19:22:35
记忆高三作文

记忆高三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忆高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高三作文1

时光的长河滚滚,我沿着布满青苔的鹅卵石河岸,从记忆的最深处寻你。越过汹涌波涛,趟过碧水溪流,我终是寻到了你。在我的心头一隅,仍是最初可爱的模样。

那年的香樟青翠无比,伴随着细碎的风微微摇曳,午后的阳光穿过树叶,地上只留下斑驳的树影。空气中弥漫着香樟树的淡淡清香,在树荫下徒步行走,虽是炎炎夏日倒也十分清爽。

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学生赶着去上课,大人赶着去上班。而当年的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却格格不入。我胆怯地低头,脚下踩着斑驳的树影,不紧不慢的向前方的学校走去。当时的我,从农村的小学转到这个大城市的中心小学里就读三年级。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开始满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憧憬,满怀激动与喜悦。可是真的到了这一步,竟有些举步维艰。

也许就是这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喜悦过后更多的是抬头四望的手足无措,初来乍到的惶恐不安。当时的我便是这个样子,以至于竟有些沉默寡言,直到你的出现。

“喂,干嘛呢?都到饭点了,我们一起去打饭吧。”

突如其来的声音从我耳畔响起,吓得我有些发怔,抬头看向说话的你,顶着一头卷毛,眼神有些闪烁,像是在试探,又像是在躲避着什么。我的视线在霎时竟有些模糊,我有些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

我问你的名字,你说叫“疗潘军”。我立马觉得新奇,好特别的姓氏,于是我问:“你怎么叫这个名字?”

“我要为军队疗伤呀”我记得当时的你回答得特一本正经。我竟噗嗤一乐。

后来我问你为什么想到约我一同去打饭,你笑着回答说:“看你可怜兮兮的坐在那,要是你闷坏了怎么办?”

“你才可怜兮兮呢”我佯怒地捶了你一拳。心里却笑得不成样。

后来我们一同上学,一起玩耍,互相调侃,共同学习,可以称得上是亲密无间。

还记得有一回我去你家做客,你从床头翻出打火机和修正液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给你变个魔术。”说罢,便将修正液倒在地上用打火机点燃,火的颜色竟从黄变成了蓝色。我高兴的大呼神奇。 从现在看过去,不禁为自己的大惊小怪感到好笑。但在当时,我们两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有一天你突然对我说:“我要搬家了,也要转学了。”当时的我竟不信,可直到你真的搬走了,我才后知后觉,原来你没有说谎。

你真的走了,我茫然若失,手足无措,也第一次尝到了离别的滋味,竟是那样苦涩。你的离别无声无息,我们甚至没有好好的道过别,因为我内心的不相信,所以竟连一句再见也没有留下。

也许你不知道你的到来对于我来说也是那样的悄无声息,没有征兆,没有预言,在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出现了,就像是上天赏赐的一份礼物,上天下的一场及时雨,令黯淡无光的我骤然光芒万丈、欣喜若狂。

你的出现把我从转学的胆怯不安中拉出来,使我更快的融入到班级,感受到其中的欢乐与满足。也许你不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可我要告诉你,在那段时光,每当在我惶恐不安时想起你就会镇定自若。每当我伤心失意时想起你就会重获信心。

你的杳无音信是我心里永远的遗憾。

后来我也去过你之前住过的房子周围看看,看见阳台上的仙人掌,芦荟依旧茂盛,就像你从未离开一般。可是,你是真真切切的走了,没有再见与祝福,以至于现在都无法看到你的身影,只有浅浅的记忆里还清楚的记载着你的踪迹。

香樟树依旧繁茂,行人依旧步履匆匆,我仍站在那条小道上来回踱步,而你呢?

时光长河滚滚,川流不息,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极多五彩缤纷的事,可你依旧在我记忆的心底保持着那最初可爱的模样。

记忆高三作文2

父亲不是苏州人。也许正因为这个关系,我虽然生在苏州这人间天堂,却并不完全有着苏州人如水般恬静、清婉的性格。表面上也许和别人一样散发着清澈如水的气质,骨子里却掩不住对泥土和大地的渴望父亲的家乡,是以产紫砂壶出名的。

这个十一,我照例和父亲一道回宜兴。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并不住在城里,他们住的地方,杨巷,是一个农村与城镇的混合体。一路上公路两旁始终有麦田,小时候我常常在田里发呆,或看天,或看云,就像一个稻草人一样。在田的尽头总是零落的农舍,从未改变。我知道,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那么一小块似乎应该被称做乡镇的地方,但却仍有小块的菜田和老旧的泥路穿插在老式的二层民居中。

但是,我想错了。当那一片惨白倏地跳进我的眼中,新铺的水泥路反射的日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感到了震惊和失落。不是这儿,不是!那个承载着我的依恋,我的记忆的地方哪儿去了?我绝望地闭上眼,想抓住那些似乎正隐没在黑暗中的记忆。

奶奶家的门外,应该是一条青石板路。不是苏州小巷中那种铺得整整齐齐的石板,而是由不规则形状的大青石嵌在泥土中,石头与石头之间并不严丝合缝,所以常常有那么一棵小草,一株野花天真地在路当中伸展自己的叶子。听爸爸说,当山还是绿的,天还是蓝的,下河抓到小虾就敢直接往嘴里放的时候,他就一路踩着这青石板去上学。爸爸说日头毒的时候青石板就晒得滚烫,像烧红了的铁板,走路的时候那才是脚不沾地,不是为着练什么“草上飞”,而是若是踩得时间长了,恐怕闻得肉香。布鞋是早已不穿了,赤脚更是从来不曾允许过的事。我原先还不以为然,不过是石板路,不踩就不踩,有什么可遗憾的。然而现在,即使我想踩着那坚硬的石板也已不能够。童年的欢笑掷在青石板上的回响,那些记忆,和表哥一起疯玩后流下的汗水,都被封存在呆板的水泥下,再无迹可寻。

路的旁边,也许有不到一米宽的一畦菜田,种着油菜,蚕豆和茄子,田的边际常常种着一排葱。若是有风,纤细的葱叶便会在风中舞动,生怕别人注意不到它柔软的腰肢。蚕豆花开时,会有或灰或白的菜粉蝶在田间穿梭忙碌,并不是什么唯美得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但是很适宜,一切似乎本来就该是这样的。等到下点小雪,那可再妙不过!积雪并不会很厚,所以看得见白雪底下肥肥的、绿油油的油菜叶,墨绿和雪白映衬,煞是好看,碰巧了,也许能看见农人漏收的一只小茄子,顶着一堆雪,像戴了顶松软的棉帽。这些曾都是我记忆中最平凡的景象。然而此刻,我只看见修得整齐的灌木傻傻地站在那儿,那些带着自然气息的景象,天上人间,再无处可寻。

幸好,还有两口老井在。井沿上的青苔与凤尾草依旧青葱如故,看到它们,我才相信之前的一切是真的,那些思念,那些不变的记忆都是真的。井水依然清亮,映着上方的一块天空。只是没有了石板路和菜田的陪伴,它显得那么突兀。斑驳的老墙被刷得惨白,反射的日光射得人眼疼。在平坦的水泥路中间,老井站在那儿,那么不合时宜,哪怕,那本是它的位置。

我感到撕裂般的痛 ……此处隐藏4137个字……主穿了一袭半截式蓬蓬裙侧身坐在后座,轻轻从后边双手环抱着一身黑色西装的他,在罗马的每一条大街,每一个弄堂中都留下了她的笑声。

或许在许多资深影迷的眼中,这辆载着隔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漫行在大街小巷的摩托车正是意大利生活的精髓。文艺作品中呈现的车,意义往往不是纯粹的,每一帧都是作者酝酿的深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计的四轮大平板车,《骆驼祥子》中祥子一辈子梦想拥有的黄包车——轰鸣,疾驰,尽头,这些都是对车的形容词,情节不同,却都不可避免地驶向幻灭。车来车往,究竟驶向何方,我们又在去哪儿的路上,这些问题似乎一直没有答案。

但好在这些问题并不会让我们太过惶恐,张爱玲在《烬余录》里对于这种情绪做了充分的表达:“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它承载了每个人几乎从出生到死亡的大半时光,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踌躇不前而为谁停留。”小时候从幼儿园开始,我的爷爷就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接送我的任务。那个时代电瓶车已经开始流行。我已经说不清爷爷买的第一辆电动车是什么样的,但依稀记得是一辆粉红色的,颇有些不符合老人身份的电动车。说真的,对于那种吱吱呀呀的自行车,我完全没有什么深刻记忆。我印象中只有这辆粉色电动车,它不仅仅载着我们祖孙二人行驶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也载着我们四处溜达,去大街小巷触碰历史的每一寸肌肤。城市里或著名或陌生的土地上,都留下过轮胎的纹路。这辆小小的电动车在我的印象里,意味着童年、自由和快乐。

稍微长大一点后,我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也是我爷爷送给我的,也是粉红色的。我手脚不算协调,不像有些孩子天生就会骑车,刚开始学的时候,爷爷在后面扶着车座,一路小跑跟着保护我,我觉得这两个轮子的怪物似乎总想和我作对,总想把我甩下去,车把手也不听使唤,像是拥有了扭转乾坤的力道一般。当我的车技稍稍娴熟一点儿时,我便骑着小车在小区里转悠,蹬着蹬着竟有些得意忘形,于是摔了学车以来的第一跤,这一跤就让我吃了大苦——左臂两根骨头断了,还体会到了人生第一次被推进手术室的滋味。从此后,我对车的印象就是驾驭,有力,甚至受伤,这些词让我第一次直面人生的考验。

后来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都是离家很近的学校,周围人买私家车的,同学中自己骑车上学的,都越来越多。可在我们家,依然是爸爸或妈妈骑车接送我。虽然嘴上说着自己该独立了,可当他们把车推过来的时候,我依然会很自然地坐上去。有一次,可能是爸爸妈妈突然有事,我走出校园,竟然一眼看到了在人群中张望我的爷爷,我走上前去,爷爷接过我的书包放到车前的踏板上,然后很自然地拍拍后座示意我坐上去,一如之前十几年很多个放学时刻。这十几年间,爷爷的电动车换了又换,可以说是伴随着我的成长在不断更新。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原来一辆小小的电动车,可以带给我如此多的温情。

不无夸张地说,我对汽车是全然没有好感的:汽车在我眼里更像是一个大铁笼,小小的立方里充斥着压迫感,有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沉重。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车只是一个载体,车怎么会驶向沉重呢?真正沉重的其实是我们:时代的变迁,学业的繁重,社会的压力……每一样都将矛头指向我们,我们越来越局促不安,越来越焦躁无力。车与路,往往并道而驰,可是科技在改进车,在使其更快捷更方便的同时,却一个疏忽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车水马龙,行色匆匆,我们本身也是车,在寂寞的城市里昼出夜伏。好在我们的生活又不全是物质的,虽然永远都无法回到木心先生诗中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世界,但当我坐上爷爷的电动车后座的时候,我就忘记了一切不知所终的彷徨,我知道这辆车会带我驶向最温暖的地方。

记忆高三作文7

暑假就这么刷的一下过去了,本想写点东西回顾一下,却发现实在没啥可写的,有些事不说为好,与其纠结着不如就让它过去算了,反正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不过是些牢骚罢了,人嘛,都会偶尔发发牢骚的,我也经常干这事,还时不时的写出来污染一下大家的眼睛,不过这次就不写了,一来为自己省点力气,二来也为大家的眼睛着想。

这个暑假一直没怎么花时间在家乡好好逛逛实在是一大遗憾,记得以前每次回家不管有什么事总会抽出一两天骑个车或者步行在那个小城里好好转一转的,但这次没有,可能是因为一些事情的羁绊吧,尽管如此,在偶尔的游荡当中还是会发现一些变化。

曾几何时那里还是一家文具店的,然而现在却已成了熟食店(绝味鸭脖,牌子倒是很响亮),记得是从小学的时候起吧,那里就是一家文具店了,尽管多次更名但老板一直没换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在那里买东西,其实那里的东西并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离家或者学校最近的,但就是习惯于在那里买东西,有时候很奇怪自己的这种习惯,说不清也道不明。

记得以前那里还是一排的影碟行(可租可买),不过似乎由于城镇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得这排小店彻底地消失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工地,不关键的是什么楼其实已经与我毫无关联了,也许是商品楼吧,又或者是一个小区,再或者是另一个商业区......偶然间看到岔路口的那个拆字,我不禁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也许有那么一段回忆真的就要消失了,连那唯一可以勾起我回忆的屋子都要被拆除了。想到这里不禁有一丝凄然,毕竟自己还是比较看重这段回忆的,尽管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的美好......

小学母校的周围已经变得完全认不出来了,道路虽然拓宽了不少但是依然可以想见放学时那拥挤的模样,毕竟开车接送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了(至于是私家还是公家我就不说了,大家懂的),虽说这样对孩子的安全更好,却也少了些我们那时候放学路上的快乐。大概也是由于路上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吧,路边的小店也销声匿迹了许多,只有几家稍微大点的店子依然在营业,那时的繁华恐怕在难以见到了吧......

那天经过初中母校的时候正赶上校门周围的拆迁,也就没怎么细看,不过想也知道拆迁完之后学校肯定会是另一副模样。不过心中惦念的却不是初中的人和事,而是那从没使用过的新食堂,这一点连我自己都觉得很奇怪,我从来都没想到这里让我如此惦念的事情居然是这个,除了呵呵一笑我又能说些啥呢......

这次终于在去了一次高中的母校,只是粗略地看了看,最让我惊讶的莫过于高三教室的空调了,吵了这么多年终于装上了,不容易啊。既然回到了这里,自然免不了要去哪永不可能完成的图书馆看看,从我小学时打地基到现在,怎么着也有近十年了吧,但是依然没有建成,这么多年来费德勒建起霸业渐渐老去;姚明加入火箭退役了;摩托罗拉衰退被收购了;乔布斯也东山再起然后光荣退休了......然而这图书馆却依然在建。

......

暑假的见闻自然不止这些,但是其他的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必要了,这里写的虽然是现在,却总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来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忆一些被深藏在脑海中的事情了,久到连自己都快忘掉这些事情了,然而上述的这些见闻又让我回忆起了那些陈年旧事,记得曾有过一个系列日志叫怀古伤今,里面写了不少回忆,然而总有一些不愿提及的事情或者说实在太过久远的事情没能写出来,于是就有念头补充一下,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记忆深处,就以此篇作为记忆深处的开头和怀古伤今的终结吧,古依旧会怀,至于今......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记忆高三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