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8-15 06:40:24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它是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则成为本文的重点。而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则为教学难点。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出示古代描写黄河的诗句,引出交流的话题,进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初步感受黄河的特点。而后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梳理,以几个关键的问题做为学生自读的主线,在检查自学情况对鼓励学生读懂生字。对重点字词如“艄、油、整”等翘舌音及“凭”等后鼻音进行正音。联系具体语境理解“浊浪排空”“如履平地”等词语的含义。并在交流评读中理清文章脉络。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找到文中能够表现艄公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词句,抄写下来,也可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课时的教学我设想通过整体感知—自读自悟—读写结合等方式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对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脑海中的资料变成直观的画面,我将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届时教师相机配以解说词。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这时顺势让学生浏览课文,看哪一段最能体现黄河这一恢弘的画面。学生借助第一自然段中的“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将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文艄公的出现作以铺垫。

二、自读自悟。体会黄河主人的勇敢、智慧、镇静、沉着。

(一)寻找中心句,确定突破点

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借助刚才的录象清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垫,冲天而来,让人看了“胆战心惊”,有人竟然能够驾驭它。那就是就是—艄公。由此,引发学生心中的疑问:艄公到底凭借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继而启发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动笔画一画。学生通过默读,很快就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让这一中心句则成为突破、掌握难点的一条主线。

(二)以情感变化为切入点感受勇敢和智慧

围绕这一中心句,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而后让学生细细地品读2—4自然段,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各抒己见。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适时点拨“作者初观湍急黄河为之一惊,远望鼓浪的羊皮筏子为之更惊,细看到筏子上有人更为惊讶”的观察思路和认识思路,并鼓励学生用朗读来展现作者看到羊皮筏子由远及近时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例如,我抓住了“啊”、“哩”两个语气词、动词“贴”及“一、二、三、四、五、六”几个数量词进行多元解读,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通过评读、赛读、范读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才能怎样读出作者的惊奇、读出作者不可思议的感觉,使学生从侧面感受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三)在对比中感受艄公高超的技艺

在学生交流第五自然段时,我将指导学生抓住“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与五位乘客一位艄公及两只装满的麻袋”进行对比,让学生继续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受到正是由于艄公高超的技艺,所以他才会这样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四)抓住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在品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我将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风生?”为切入点,创造一个现场采访的情境:学生们此时就是那些乘坐皮筏的乘客,就是那专心致志的艄公,而我则以采访者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游客们当时谈笑风生、从容不迫的样子,放心自在悠闲的心态,游客的第一次乘筏的勇气和胆量,感受到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此时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赞美之情自然发自肺腑。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面对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学生心中都有许多话想要倾诉,而此时的小练笔更能突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版块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如: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学生在对不同的角色的选择与对话中更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理解。课后,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 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搜集有关“勇敢、智慧”的名言背下来。

以上内容仅仅是我的初步设计,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的提高和修改。

板书设计:

艄公 沉着 镇静

黄河的主人 战胜困难

乘客 谈笑风生 从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包括《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三篇课文都是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两篇是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比起简单的说教,这种形式更易为学生接受,感触更深。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处隐藏9594个字……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师必须引领学生“钻到文本里面去”,也必

须引领学生将“所得”倾吐于自己的表达之中。教师紧抓“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个主问题,学生就会顺着问题追究下去。学生寻找理由,教师从旁引导,以移情体验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同时也很乐意参与。通过读句子、说体验等活动,促使学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进行想像和表达,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

五、出示结尾,抒写真情

设计意图:文章以母亲为女儿骄傲而戛然而止,留下了许多悬念:温迪后来真的做到了吗?她离开人世后,谁为她办理捐赠手续呢?她的女儿还是……?呈现原文结尾,还故事以完整,更震憾人心的莫过于此,这是一个悲壮而美丽的结局。这样设计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在对温迪一家尤其是对温迪的深深敬佩之余,获得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忆!通过抒写交流“我”的内心世界,真切体会到琳达当时痛并幸福着的感受,使人物更加真是丰满,情感更加真切感人。

六、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亲人的生命终止了,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还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设计意图: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学完课文后,须画龙点睛。通过温迪和外公的事实,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们延续生命的态度。

说课稿 篇7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学法引导,导入新课

2、字词反馈、借词释文

3、.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4.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情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渗透学法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播放配乐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针对学生的体会感悟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枫叶如丹》一文将静穆的自然和弥散着生命力的人,织成了美妙的图画。将自然之理与人生之理巧妙的融为一体进行哲理思考。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哲理性语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和课标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几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有正确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成熟的美、正确的美”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使学生在自读自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课后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利用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善于积累格言警句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古人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表达对枫叶的喜爱。那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

现代作家袁鹰又对枫叶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出示古诗《山行》及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课文,感知文意

2. 自由读文,划分层次并勾画疑难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指出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质疑问难研读赏析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指一名学生读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成果教师小结)

2、第二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再师生齐读段)

4、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感受文章的哲理性语言特点)

5、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话。

2、用一段富有文采的话写出你读文后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枫叶如丹

袁鹰

自然

人生 经风雨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突出本课重点)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