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8-14 13:01:28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9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芦叶船》第二课时。

我的说课分为环节一、说教材、说学生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说学生

《芦叶船》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吴珹笔下的童年欢乐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江南水乡那勃勃的春天。第三、四自然段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智慧。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关于童年的。第一、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检验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运用发现前面教学中的问题。这第四篇课文是精读发现问题之后的改进教学是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巩固、提升的训练场。通过这三年多的语文学习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能够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玩是儿童的天性四年级的学生也正处在爱玩的年龄段容易与文中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快乐。可是我们生活在北方山区感受水乡的风貌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年龄偏小要想体会最后一部分中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又成了一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三部分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讲述经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阅读为主“听、读、说、写”相结合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说话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是如何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的。

3、体会水乡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体会水乡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体会作者的细致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方法。

三、说教法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指导朗读、自主感悟法。

本文是精读课文教学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孩子的视角审视文章让孩子们成为水乡的一员亲身体验、品味、感悟。读说结合口语训练“我来当导游”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想象训练学以致用学习了写法赶紧练习并当堂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方法。“听、说、读、写”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程简介及时间安排我的课堂结构是:

1、朗读课文、引入学习约2分钟。

2、美读品味、感受快乐约5分钟。

3、研读表演传播快乐约15分钟。

4、细读课文、憧憬未来约8分钟。

5、拓展延伸、丰富想象约9分钟。

6、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约1分钟。

二设计流程第一环节朗读课文、引入学习。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提高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我就安排了“我当小导游”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为下一环节解说介绍做好准备。第二环节美读品味感受快乐。

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水乡美。第二组做船乐。第三组远航乐。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大家。第三环节研读表演传播快乐。由小导游演说每分享一部分都适时的出示学生所提的重点句子再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此我预设了三点主要引导的内容1玩的地方美。结合第一组学生的理解引导体会理解第一、二自然段。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水乡的景色然后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最后回到文字重点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比如崇明岛上的河道“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再看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本环节中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春天的喜爱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交代环境运用比喻。2玩具制作得美玩儿的过程美。第二组的同学带领老师同学体会第三、四自然段我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深入体会。

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介绍家和学校的环境这也是一个难点我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地图理解。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竖河”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然后通过朗读重点体会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创造。通过第四自然段孩子牵挂着芦叶船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

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朗读的方法学习、感受。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加以肯定。我要及时的指导朗读使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其中的快乐。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憧憬未来。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五——八自然段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放芦叶船远航的心情。预设点朗读这些自然段体会心情的变化找出表现心情的词语。在第七自然段中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引导学生体会船的精美心的激动。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本文的又一难点通过第八自然段的学习感悟提升精神境界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我通过引导提问分解难题。

问题一芦叶船从小河漂到大江再漂到大海它的生活空间怎样变化问题二它一步步走下去随着空间的变化遇到的困难怎样变化问题三看到芦叶船能乘风破浪远航文中的“我”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怎样问题四你觉得小小的芦叶船在文中的“我”的眼里是谁在你的眼里小小的芦叶船是谁总结是的是我们相信我们也能带着梦想远航虽然前面风急浪涌、困难重重。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丰富想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 ……此处隐藏12516个字……自学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以导游员的角色出场,又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既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又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读美文,想象画面,欣赏长廊的美景,从而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同时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佛香阁:耸立 大半收在眼底

万寿山

排云殿:金碧辉煌 一排排

湖 水:静 绿 滑

昆明湖

……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其中1、2为必做题,3、4为选作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歌、对联、图片、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学生间有着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本节课的作业我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游览顺序 抓特点

长 廊 : 长 美

佛香阁:耸 立

万 寿 山

大公园排云殿:一排排 金碧辉煌 美丽

湖 水:静 绿

昆 明 湖 ……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